Skip to content

【21天閱讀寫作挑戰】終結拖延症:面對拖延行為的2大關鍵認知與6種實用方法

前言

拖延,這個現代社會的重大問題,
一種我們同時痛恨又無法擺脫的現象。

有人說拖延是尋求完美的一種表現,
也有人說它是逃避問題的途徑。

而在本文中,我們將以不同的方式,來面對拖延並超越它!

什麼是拖延症?

拖延症的意思是「將重要且有時限的事情,推遲到即期才進行」。

為什麼忍不住想拖延?

原因一:不願意改變

拖延可能源自「對改變的抗拒」,
因為大多數人傾向「不動腦思考」,依照自動駕駛模式行動

原因二:對工作感到厭煩

在日常工作中,我們會因為對某些工作感到煩厭、緊張、不快而選擇拖延
透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,如玩遊戲、瀏覽社交媒體或從事其他活動,來暫時逃避責任

舉例:若一份報告下周二截止,
一些人可能會將其拖到周一才開始進行,認為只要趕在最後一刻完成就好。
然而,這種行為通常導致成果不佳,因為時間壓力造成匆忙,可能連帶影響工作品質。

有時,人們甚至以一夜之間完成任務而感到自豪,導致進一步強化了拖延至最後一刻的習慣…

原因三:為逃避以下3種壓力

  1. 工作壓力
    由於前負責人未能好好處理,導致這個工作充斥複雜、難度和不確定性
    這些問題現在阻礙了行動
  2. 人際壓力
    擔心他人將錯誤歸咎於我,也感受到他人過度的期望
  3. 自我壓力
    對於設定的目標產生過多的負面思考害怕面對失敗

4 種不同類型的「拖延行為」

拖延行為可分為 4 種不同類型,每種都有其特定的表現與特徵:

  1. 期限型拖延
    只有在期限快到時,才會開始行動
    而這種拖延行為會導致「工作或任務總是被推遲到最後一刻才處理」。
  2. 個人事務型拖延
    意指當這件事沒有明確期限時,容易被一而再,再而三的拖延
  3. 簡單型拖延
    認為事情簡單易執行,所以產生拖延,但我們卻也因此忘記做這件事。
  4. 複雜型拖延
    這種拖延型態通常源於「完美主義」心態。
    由於過去執行的經驗,導致害怕這次無法達到所要的水準
    從而養成「還沒開始做,就等同於還沒做失敗」的想法,遲遲不願開始行動

這 4 種拖延行為都有不同的成因,你必須試著覺察!

改善「拖延行為」的 2 個關鍵認知

關鍵認知一:不要為自己貼上「拖延的標籤」,你必須說「我沒有拖延症狀」!

每個人都有拖延行為,但不是拖延症…不要給自己安上這名字!
「拖延行為」和「拖延症」是兩者不同的概念。

以「強迫症」為例:
一個人經常洗手並不代表他患有強迫症,
但如果不做這個行為使他感到痛苦,那麼我們才能稱之為強迫症。

同樣,「拖延行為」並不等同於「拖延症」,
會因不做拖延行為,而帶來痛苦和困擾時,我們才能認定為「拖延症」

如果你「認為自已有拖延症」,
你就會給出「就是因為我有拖延症,所以才會這樣」這個理由,進而合理化拖延…

這跟之前看的戒菸書中寫的類似,
唯有你自己認為「我沒有拖延症」時,那才「真的沒有拖延症」!

相對的,也不要對別人說「你有拖延症」,或者「你是拖延者」,
這只會加強對方的拖延行為…

舉例:若我現在說:「你現在不要想到小圭,不要想他的長相!」
請問你腦中現在想著什麼 ?你會發現腦中「滿滿都是小圭」。

因此不要給自己或他人貼上「拖延症」的標籤,這只會加強拖延行為!
相反,我們應該以積極的態度看待,相信自己與他人沒有拖延症狀。

關鍵認知二:避免太過在乎他人的想法,克服對失敗的恐懼!

很多人的拖延行為來自於「完美主義」。

如果你太在乎他人的想法,
你就會給很多拖延、沒有達到水準的藉口

例如「就是因為XXX,所以我沒時間做到該有的水準啦!」

你應該要想:「這世界上沒有那麼多人在乎自己,
他們只在乎結果,不在乎你怎麼做到,或是你為什麼遲到?

利用「認知覺察」與「拖延行為」對話

當發現自己拖延時,試著與自己對話,
問問自己「為什麼現在想要拖延?」、「現在不做是因為什麼?」

若拖延事件已經發生,
你也可以透過「ABCDE模型」對事件做剖析

A. 事件發生

B. 你對這事情的看法

C. 事情結果

D. 質疑「B」

E. 質疑後的想法

舉例:

A. 事件發生:下周三要交報告

B. 我對事情的看法:等到周二再做

C. 事情的結果:只用了一天做了不怎樣的報告,但是我盡力了…

D. 質疑「B」:為什麼我要等到下周二做?我有好處嗎?

E. 質疑後的想法:如果我現在做,就不會那麼焦慮且有更好成果!

跟自己的拖延對話,就有機會成功解決「拖延行為」!

改善「拖延行為」的 6 種方法

方法一:對他人立下承諾

如果你真的想要完成這件事情,你可以先做出承諾
如此一來就會因擔心失信於人,讓行動更堅決

如果你一直不練習承諾,就像是你對自己說「我不要做21天挑戰!一天怎麼可能讀完一本書? 」
當你連嘗試挑戰都不願意,又怎能達成目標呢?

方法二:喊停

當你明確知道自己正在拖延,就要大聲對自己喊停!提醒自己要回歸原計劃。
比如回家原本是為了看書,但結果卻坐在沙發上時,你要對自己說「停,現在就去看書吧!」

方法三:訓練回神的能力

我們往往會因「挑戰較難」或是「被打斷」而分心…
這時候要練習自己的回神能力!

我自己的方式是「明確讓自己知道我在做哪一件事情」。
建議你可以寫便利貼並黏在電腦前、手機上,使自己分心後可以馬上回神

方法四:將目標拆解成各個小任務

在將目標拆解成不同的任務時,
建議你也可以利用以下 6 個問題幫助自己拆解與完成任務

  1. 我的目標是?
  2. 我的資源有?
  3. 我正準備開始哪些工作?
  4. 我開始做的時間是?
  5. 我的收穫是?
  6. 我要堅持做哪些事?

方法五:獎勵自己

設定獎勵機制,包括物質和精神層面

物質獎勵可以是購物或旅行,
而精神獎勵則可以是對自己的讚美,表揚自己完成一個重要的里程碑~

方法六:練習鈍感力

高敏人雖然擁有高度的感知能力,但往往也伴隨著更強烈的挫折感…

因此,我們需要訓練鈍感力,學會不讓負面情緒占據太長時間

結尾:屬於你的挑戰

練習找到一個自己常常拖延的事情
它可能是你該做卻一直沒做,或是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做的事情。

接著用上面的ABCDE模型紀錄下來,並利用6種方法試著改變行為
你會發現這是場有趣的挑戰呦~